最近一篇《你點的外賣可能是10天或3月前做的!生產商:不建議告訴消費者》的報道指出,如今不少外賣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門店全部或部分使用菜肴包進行菜品制作。該報道采訪了不少消費者,普遍態度表示餐館的這種做法難以接受。但筆者在微博看到這篇報道時候卻發現,大多網友都對這種標準化、工業化手段表示理解,并認可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最近一篇《你點的外賣可能是10天或3月前做的!生產商:不建議告訴消費者》的報道指出,如今不少外賣平臺上銷量靠前的外賣門店全部或部分使用菜肴包進行菜品制作。該報道采訪了不少消費者,普遍態度表示餐館的這種做法難以接受。但筆者在微博看到這篇報道時候卻發現,大多網友都對這種標準化、工業化手段表示理解,并認可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對高鐵餐食、飛機餐有所了解的讀者應該知道,鑒于場地限制,普通食品制作的設備設施難以運用進這類餐食制作過程中。為了滿足消費者“能夠吃上一口熱飯”的需求,需要提前利用蒸烤箱、米飯生產線、油炸生產線等工業化機械設備對食材進行熟化制作,然后將餐食冷卻或氣調包裝,再冷鏈分發到各個車次(航班)上進行加熱售賣。
然而餐飲外賣并沒有相關場地限制,為何還要如同高鐵餐食、飛機餐這類食品一樣使用加熱半成品的方式進行售賣?這就不得不提當今外賣行業的盛景,外賣這種就餐方式經過短短三、四年的培育就成為國人一種常規就餐方式,半成品的出現讓商家能夠在短時間內備好大量餐食,及時將餐食送至消費者手中;再加上目前多數餐飲采用連鎖方式,半成品在保障食材口感標準化方面有較大優勢;另外使用這種菜肴包進行外賣制作為外賣商家減省了場地、廚師人員費用等,受到不少商家的歡迎。
綜上所述,外賣界使用餐包進行菜品制作的趨勢無可避免,未來面對的無非是消除部分消費者的疑慮,以及對相關餐包制作企業加強食品相關方面的監管。那么餐包制作過程又是如何進行的?下面就跟隨筆者來了解。
餐包這類半成品實際上是工業化制作的產物,通過對食材的批量處理、制作、分裝,再運送至各類門店進行再加工銷售。通常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大量中央廚房設備以保障生產。以香辣辣子雞這種菜肴為例,這種菜品在制作時需要用到雞塊、干辣椒、姜、花椒、蒜以及各類調味品。
在工業化生產中,首先需要對所有原料進行檢驗檢疫,確保食材來源的安全性。在這一過程中諸如農藥殘留檢測設備、肉制品檢測設備等快速檢測設備能夠快速檢測出食品是否安全。隨后食材將進入清洗工序,利用市面上常見的超聲波清洗機、臭氧清洗機等設備能夠對食材污物進行有針對性地去除。
食材的燒制階段有些企業已經使用機器人或機械手臂替代,這些機器人能夠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菜品燒制程序進行菜品炒制,并且相較于人工廚師來說,這些機械設備不會感到疲累,能夠不間斷地進行大鍋飯菜的炒制。菜品制作完成還需進行殺菌工序,菜品制作企業通常會結合高溫滅菌鍋、臭氧殺菌機等多種滅菌方式確保成品的安全性。另外還要配備金屬異物檢測設備等對異物進行檢測剔除。最后食品將被送入包裝生產線進行包裝,有真空包裝、速凍包裝等多種方式,需要根據食材的不同進行選擇。
當然,目前在外賣行業使用工業化餐包形式進行售賣制作仍屬于一種新興事物,據新聞調查顯示部分生產企業執行的標準是罐頭食品的生產標準。隨著這一現象被越來越多群體關注,相信相應的制作檢測設備、標準等將會逐步完善,外賣標準化的未來值得相關食品設備生產企業期待。